出没风波里分章 19

叶永烈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当时,是在海市监狱采访时,得知了的特殊经历,去采访。海市监狱告诉,必须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得到批准,方可往。然,会“说清”的!

【收藏海达小说网,防止丢失阅读度】

这“说清”三个字,表明了郑超麟的特殊。也就是说,好,会被怀疑跟托派有什么“说清”的关系!

次听说托派,是在中学的时候。温州是托派相当活跃的地方。位表兄就因为托派嫌疑而被拘捕。经“学习”、审查,终于获得自由。,反复向讲述审查结论:“确非托派!确非托派!”从此,在年幼的心灵中,知托派是很可怕的名声。

然而,却又是个没有太多顾忌、没有“利眼”的。三九流,只以为是值得往的,值得采访的是否受监控,即是在狱中,也会坦然往。

遵嘱向监管郑超麟的有关部门提采访郑超麟的。想到,竟然获得同意。

这样,鲜为知的住所,与作了第谈。郑超麟听到的名字,就说知当时显得很惊讶,怎么会去采访这样份特殊的

记得,当即在的采访本,题写首诗

巷家居鲜客尘,

词句学苏辛。

敢作孤芳赏,

个南腔北调

确实,当时郑超麟“巷家居鲜客尘”,几乎与世隔绝。

郑超麟如此特殊,原因在于是中国的托派领袖去,托派在中国几乎等同于“反革命”。们像躲避瘟疫样,对托派退避三舍。

当时,虽然对郑超麟行了录音采访,但是还能为专门发表报在1985年初发表的关于海监狱的万字的报告文学中,用了千多字写了郑超麟。这篇报告文学发表之港报纸立即锐地注意到那千多字,加《中国托派领袖郑超麟健在》醒目字标题, 转载了那千多字。

又多次访问了写了报告文学《个特殊的》,很欣赏这个题目,认为很能反映的特点——特殊。这篇报告文学却命运乖戾,在三四家刊“旅行”了番,谁都敢发。的报告文学集时,“塞”了去。可是,在审稿时,别的稿子因为都已在杂志发表,用的是剪报,唯有这篇是手稿(那时还没有用电脑写作)。这样,这篇手稿引起特别注意,仔仔地审看,被删去了!

接着,在的另本报告文学集时,又“塞”了去。责任编辑倒很“识货”,以为此文“挖掘”了个特殊而重,特地在新书预告的容提中标了。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此文又引起注意,还是被版社领导删去。几乎跟那家版社领导“”起,仍是行!中的原因是很明的:托派直没有个说法,谁敢发表关于托派领袖的报?!

终于,到了1991年,北京的《炎黄秋》杂志向约稿,当时正忙于篇,没有万把字的文章可供杂志发表。忽地想起屉里的那篇《个特殊的》,们说:“手头倒是有篇现成的稿子,只是们恐怕敢发!”经这么说,们倒是非看看这篇文章可。

《炎黄秋》是家有眼、有魄的杂志。仅在1992年第期发表了的那篇文章,而且把标题改得非常鲜明:《郑超麟和中国托派》!

这样,终于把郑超麟先生从“冷冻室”中推到了广读者面

仍采访。在1996年8月8还陪同港作家李谷城先生去访问。那时,已经九十五岁,居然还每天自己走楼梯去取报纸、信件!们谈起邓小平时,记忆很清楚。书给,能够笔在书题字

郑超麟,当时健在的资历最的中国托派,曾担任中国托派的中央委员兼托派中央宣传部。托派是“托洛茨基反对派”的简称。去,只闻托派其名,知其详。时期以,郑超麟先生直在云里雾中,知。自从采访了郑超麟先生之开始对这位特殊的曲折经历有所了解,对托派也有所了解。

住在海偏远的居民新村幢普通的楼里。在1984年第次去拜访时,叩门之,开门者。那时,装了,却穿着厚厚的雪衫,头戴藏青呢无檐帽,穿蚌壳式棉鞋,弯着,行显得有点迟钝。

患冠心病,膝患关节炎。虽然看去老龙钟,然而,思路捷,记忆甚强,几十年的事能记清发生在某年某月某,随而谈,用查阅资料。近年重,视差,看书时摘去眼镜,鼻尖几乎挨着书本,但读书、写作已。头柜,放着正在阅读的厚厚的《革命的良心——苏联反对派》书,那是美国罗伯特·艾森·丹尼尔斯写的。头,摊着几本新到的杂志——《史通讯》、《化石》、《科学画报》,还有《文汇报》,自费订阅了许多报刊。书柜里,整齐地放着马、恩、列、斯以及毛泽东、周恩、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选集。此外,还有《三中全会以》、《苏共史》、《布哈林选集》、《陈独秀年谱》、《新文学史料》、《卡德尔回忆录》、《权学》、《龚自珍集》等。

由于视差,伏案劳神,采取了与众同的写作方式:把稿纸块木板,拿在手中写作。这几年,几十万字的回忆文章,其中有陈独秀、瞿秋、茅盾、尹宽等。手头正在写作回忆童年的文章,头放着已写好的迭厚厚的手稿,字迹清楚、工整。

曾是海市政协委员(1988年离任),每月有工资,生活是安定的。的住共两间,二十四平方米,在海已算错的了。本独自鳏居,考虑到年迈衰,1984年,政府同意把的侄孙女郑小芳(改名郑晓方)的户从福建迁入海。那时,小芳边照料边在海某学念完中文系。,小芳成了版社的编辑。甚至成了本书的责任编辑。

每天夜里二点午八点多起。天气晴朗的话,中饭就外散步。市政协开会,般都席,借机会见老朋友。平在家,就是两件事——看书、写作。

的客多。近年访者慢慢多起都是各地的史研究者。阅历富,早年与中共领袖许多往,所以是难得的“活史”。

谈锋甚健,气跟谈四个小时也无倦。只是福建音较重,谈到所陌生的名时,往往写在的笔记本确是“个南腔北调”。回忆而跌宕多路,颇为慨。除了谈外,还把些回忆文章借参阅,使世逐渐了解

1922年6月18早晨,十八个中国青年陆续到法国巴黎西北郊外的布洛宜森林,举行秘密会议——“少年共产”成立会。

二十岁的郑超麟,当时在法国蒙达尔勤工俭学。蒙达尔离巴黎算太远,坐车三小时可到达。蒙达尔有许多中国学生。郑超麟和李维汉、尹宽作为蒙达尔的代表,到了布洛宜森林。在那里,郑超麟结识了个穿黄——周恩。主持会议的是赵世炎。

席会议的还有王若飞、陈延年等。

们每拿了把铁折椅,在林中围坐成圈。会议十分热烈。郑超麟还记得,当时周恩主张用“少年共产团”为名,同意“少年共产”,因为“能有两个共产”。但是许多认为“少年共产”有“少年”两字,即表明是在中国共产领导之的。周恩举行宣誓仪式,许多知宣誓是什么意思,也引起热烈的讨论。

,讨论章、纲时,“曾发言说章和纲没有分别,何必分成两项讨论呢?这话,好多都笑没有常识。以自己也明章和纲是两回事,确实没有常识。在会听别发言,确实到对于革命方面的知识,别得比多得多,应该好好学习”。

郑超麟是在1919年12月初到达法国的。在赴法的位中国同学在看《新青年》杂志,,对革命产生趣。到了法国以读了法文版《共产宣言》以及《报》、《光明》杂志,渐渐懂得了马克思主义。这样,席了“少年共产”成立会。那时,位马克思主义者,投于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活

,1901年4月15(即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七),生于福建省漳平县城农村,郑家是世代地主,但到手里家运已衰落。是秀才,也知书识字。兄兄。1914年小学毕业。1919年旧制中学毕业。正遇陈炯明(当时任援闽粤军总司令)福建招考留法学生,每县两名,半官费(即每年费用六百洋,官方给三百)。考取了。先到广州学法语。几个月,从港坐船赴法。

在蒙达尔郊区的于山孙橡胶厂勤工俭学。这家工厂在运河岸边,生产鞋、胶鞋、自行车胎之类的橡胶制品。那里,有二十多个中国学生,起住在间木棚宿舍。位四川音的学生,邓希贤,也住在那里。邓希贤即邓小平。

“少年共产”成立,办起了油印的机关刊《少年》,发表文章律用笔名。李维汉用“罗迈”,王若飞用“雷音”,赵世炎用“乐生”,郑超麟用“丝连”等。郑超麟记得,周恩的笔名为“伍豪”,此名源于周恩在天津“觉悟社”的社员编号——五号,谐音为“伍豪”;刘清扬的编号为二十五,谐音为“念吾”。

1923年2月中旬,郑超麟在巴黎西郊席了“少年共产”的临时代表会。会议开了四天,选举周恩为书记。迄今,在郑超麟卧室墙,还挂着这次代表会闭幕时全代表的影。

这年3月18,郑超麟和赵世炎、王若飞等十二赴苏联学习。周恩同行。郑超麟到莫斯科,在东方学学习。

1924年,郑超麟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旅莫(莫斯科)支部举行郑超麟入仪式时,李席了会议。这样,郑超麟成为中国共产早期活家之

郑超麟于1924年7月旬离开莫斯科,途经海参崴,坐船回国。9月旬到达海,担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中共海地方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中旬,中共“四”在沪召开,郑超麟担任会记录。7月,中共海地委改组为海区委,郑超麟为中共海区委的七个委员之,负责宣传工作。还担任了授。

1926年4月,沈雁冰(茅盾)担任了中共海区委委员,负责民校工作。与沈雁冰有所往。

1927年2月中旬,海工举行第二次。指挥部设在菲德路的启迪中学。回忆说:“瞿秋坐镇那里,夜在那里值班。举事那天夜里,周恩也在楼听取各方面的汇报。”“二次失败,中央和区委召集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个‘特别委员会’准备第三次。”郑超麟担任了“特别宣委”。特别委员会由中央局的陈延年、李立三、伍廷康和原在海的赵世炎、周恩组成。3月旬,海工举行波澜壮阔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海城。郑超麟忙于“采访新闻,起草传单”。

4月12,晴朗的海突然乌云密布,蒋介石发了政。4月27,中共第五次代表会在武汉召开,郑超麟作为“发言权代表”席了“五”。会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这年8月1,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揭开了历史新的页。8月7,中共中央在汉召开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郑超麟席了会议。

,郑超麟复回中共中央工作,海。编辑中共中央刊《向导》和改刊的《布尔塞维克》。还是《共产主义ABC》第个中译本的译者。

1928年夏,郑超麟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往福建整理务。1929年3月18午,海家中被国民逮捕。关押四十多天狱。6月,参加托派。年底,被中国共产开除籍。从此,由马克思主义者,转为托洛茨基主义者,与中国共产扬镳。

托洛茨基反对派,本是苏联共产个派别,始于1923年,首领为托洛茨基(1879—1940)。曾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十月革命,曾任外民委员、陆海军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在列宁病重、逝世,托洛茨基在许多重问题,与以斯林为首的联共中央产生严重的分歧。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1929年被驱逐境。1932年被取消苏联国籍。

由于托洛茨基与斯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产生尖锐分歧,对中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四·二”反革命政,中国革命失败,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之争愈加烈。托洛茨基指责共产国际当时让中共员加入国民的路线是导致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1928年6月和10月,托洛茨基写了《中国革命的总结和瞻》、《共产国际第六次的中国问题》,就中国革命发表了系列意见,批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在的影响,中国现了托派分子。

大家正在读